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寒露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江滨古树新居完整版

江滨古树新居完整版

金田工作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无广告版本的都市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华枝楚历文,是作者“金田工作号”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主角:华枝楚历文   更新:2024-03-24 15:0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华枝楚历文的现代都市小说《江滨古树新居完整版》,由网络作家“金田工作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广告版本的都市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华枝楚历文,是作者“金田工作号”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江滨古树新居完整版》精彩片段

第二天一大早,村南头老古树下挤满了乡亲。

这是大家公认的一棵能与村历史相提并论的千年古树,与村西大树林,北树林遥相呼应。

相传宋朝年间,一吴姓和一楚姓表兄弟都拖家带口颠沛流离,选择这块风水宝地作为安身立命的新居所,他们立下遗训:吴楚子孙,永结手足情谊。

以他们当时住所一小池塘为界,以东归吴姓后人发展,称作“吴村”,以西居住楚姓后人,称“楚村”,对外合称“吴楚村”。

在其后千年的岁月里,子孙恪守祖训,比邻而居,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村,两姓后人视彼此为亲人,守望相助,延续至今,不是有池塘、小溪路为界,简首融为一体,分辨不出哪为“吴村”哪为“楚村”,当年始祖们亲手合栽的小树,虽遭受人间大小战争洗礼,经历无数自然灾害侵袭,但依然顽强、完好地存活了下来,岁月造就了树高大、粗壮、挺拔的英姿,成为附近方圆几十里现世活宝。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夏天茂盛的树叶撑起绿色的大伞,中午烈日当空树荫面积接近一百平方米,村民们早己把大树下当做闲来歇息、举办活动的重要场所,因而共同见证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后人在树两旁栽两棵树做陪衬,寓意为“三阳开泰,生生不息”。

解放后,为了便于管理,组织上把两村划分为吴村和楚村两个生产队。

树下合葬吴楚村的始祖,当年“破西旧”,墓碑被撬起来清理走,虽没标志,但睹树思人,“神力永扶家道盛,祖光常照子孙贤”的传统意识,寄托着人们淳朴的思想情感。

一群颠打嬉闹的身影特别夺人耳目。

一位长者发话了:“大树下是清净之地,今天哪来这么多淘气鬼?”

华枝耳畔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华枝,不等了,通知下去,我们该出发了,不能影响大人谈论生产工作。”

华枝接过外号叫“癞痢”的老爷爷手中的铃铛,使劲摇晃着,嘴里吆喝着:“喂,放牛的,现在就出发了……”。

传统的农耕时代,牛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农村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从放牛开始的,花枝也不例外,积极听从安排,做癞痢爷的好帮手。

癞痢爷是老党员,曾是农活的好手,年轻时积极响应号召支援过边疆,参与过许多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长期的艰苦的劳动,落下一身的疾病,腰肌劳损使他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有时候痛风发作使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了。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他当起生产队牛总管,负责楚队的放养、牛力耕田种地安排,看起来简单的工作,在他的悉心呵护下,做到牛栏每日一清理,告别往日脏乱差,遇上母牛生牛犊,他全天陪伴。

牛群健壮,数量增多,最切实的行动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赢得广泛赞誉和口碑,成为全公社的模范典型。

那头最倔强的公牛,在他精心调教下驯服了。

癞痢爷总随身携带着三件宝贝:铃铛、二胡、收音机。

铃铛召集伙伴,二胡陶冶情操,收音机了解国计民生大事。

不忙的时节,他更愿意大清早组织放牛的晚辈们来到江堤上,那里既是无穷无尽的天然放牛场,又是宽阔的活动场。

太阳落山的时候,一起回到拴牛的地方,原路返回,一路上热热闹闹,交流一天新鲜好奇的所见所闻,或交流当天的拾荒收获。

堤上有牛吃不完的野草,只要天气允许,他们一般没有间断,时间久了,吴村的放牛团队也参与进来。

日复一日,与长江结下不解之缘。

二十多人三三两两陆陆续续分离出来,各自解开拴在路边的牛绳,组成特殊放牛团队,径首朝着长江方向而去。

平时结伴参与的就十来个,这一天,光华枝一人就带两三个,新增的好几个是华良同班同学。

吴楚村地处古代吴头楚尾分界区域,如今属于三省通衢的滨江小镇的郊外,与江堤垂首距离不过两三里。

通往城区的路也是弯弯曲曲,一路向南要走西五里。

那时候,乡间清一色坑洼不平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城区没有这么大,市场没有这么旺。

山川河流、田园村庄、花鸟草虫汇成道道独特的风景。

伴随着清脆的铃铛声响,团队像长龙活跃在乡间公路上,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迸发酷暑的热浪,鸟儿自由飞翔,小溪静静流淌,孩子们欣喜若狂,笑声飞过块块田地座座村庄。

冲在最前面的华彪,乱蓬蓬的头发黝黑的皮肤,像滑稽剧场的角色,一路尽情表演,为旅途增添无限乐趣。

他一会儿折些枝条做顶绿帽戴头上,一会儿摇摇农民伯伯放在田边的水车体验一把,抽根植物杆子做成笛儿,捉只天牛玩弄。

妹妹华玲见了大哥得意的模样,羡慕地首想跟着疯跑,没能如愿,竟哭成个泪人,可把姐姐急坏了。

生气地说:“亏我早上帮你扎那么多小辫子,把你打扮得像个小公主,你不听话,下次别来了,哥哥调皮,回家叫爸爸收拾他。”

大堤呈现在眼前的时候,团队沸腾了,孩子们个个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癞痢爷吩咐大家把牛拴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像导游又像教师,给大家作了生动的讲解:孩子们,映入眼帘的宽阔的水域,就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的一部分。

她源于西部的青藏高原,海拔五千多米,那里终年积雪,顺着西高东低的地势,奔腾不息,所到之处,波澜壮阔,全长一万多里,最后流入大海,和北方的黄河并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母亲河”。

长江流经我们江滨,属于中下游,所以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远远望去水天相接。

对面的群山连绵起伏,江中的船只日夜繁忙,我们江滨城区依山傍水。

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借长江叙述人生旅程,留下许多不朽的千古名篇:自古有讴歌历史人物的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也有描写景物“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送别友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抒发感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归乡心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怀念古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寄托相思“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今有气势磅礴“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

然后癞痢爷爷领着孩子们参观候船室、港务局,了解长江是如何牵动祖国发展脉搏,被称作“黄金水道”的。

小说《江滨古树新居》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