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京城,延福宫。
时间政和元年1111年。
此时己是深夜,两个人在大殿上等着面前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发表态度。
此人正是宋徽宗赵佶,他此刻正在看一封手书。
而这站在大殿上的一个是北宋六贼之一的童贯。
而另一个则是辽人马植。
他正是宋金海上之盟的重要人物,献策北宋联金灭辽,并达成“海上之盟”。
然而后世一部分人认为,他的出现导致接下来宋、金之间的首接接触,也暴露了北宋的衰弱,随后金兵大举南下,首至“靖康之耻”。
认为马植是宋金结盟之始作俑者,后人常将宋金战争的爆发甚至北宋灭亡的原因归咎于马植。
这些先不谈,过了一会,皇帝放下手书开口道:“ 马植你可以说了。”
马植立刻跪下:“ 回禀官家, 外臣现是辽国光禄卿, 此番前来面见天颜实乃不负此生。”
童贯站在一旁低头,目光瞥在马植身上,心想这厮怎么上来就拍马屁?但随后一想,这家伙见自己也是上来一番吹捧。
“行了,你来就为了说这些?”赵佶也是无语,你一个外臣找到童贯,然后上来也不说正事,瞎拍什么?你这又是官家又是外臣,你小子到底哪伙的啊?老子不仅白天和这帮朝臣斗,还特么大晚上和你这外臣说道?若是大白天赵佶也就接受了,现在是深夜,要不是童贯非要他来,现在他早就回后殿歇息了。
童贯那张老脸面容不易察觉的尴尬,他也不想这个时候找赵佶, 实在是此人太过重要。
马植也是知道了自己耽误了皇帝的宝贵休息时间,立刻开口道:“官家莫怒, 臣有一计可灭辽。”
“哦? 你不是辽人吗? 为何口出卖国之言?”赵佶眉头一皱, 心想你这厮要是说不出来个可行的法子, 老子立马把你砍了打包送回辽国。
马植不紧不慢的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辽国国主荒淫无度,竟罢黜了萧兀纳对辽主忠心不贰,且倾尽所能,精心辅佐辽主。”
“兀纳刚正不阿,逆言纳谏,却引起了辽主的反感,竟遭贬谪,寒忠臣之心。”
“嗯。”
赵佶应了一声,这些事皇城司安插在辽国的细作也有汇报。
“而辽主又一味游猎,生活荒淫奢侈,不理国政,而萧兀纳早己看出女真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实力急剧扩张,但辽主却不管不顾, 臣实在不想服侍此等君主。”
“如此君主,如此内乱,正是官家讨伐辽国之最好时机。”
“不错, 辽主失道至上下同怨恨,可你说这些朕都知道的,那法子呢?”赵佶还在保持耐心,毕竟是童贯请求的, 那今天就看看他到底有何见解。
“官家,女真部落恨辽人切骨,而辽主荒淫失道。
若遣使自登州、莱州渡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也。”
“你的意思是扶持女真在辽国后方捣乱?”这个计划赵佶想过,但怕又是一个养寇自重。
“正是如此,女真部落人不畏死,对辽国君臣充满愤恨,且生性野蛮落后,扶持这样的一个部落,预其难以构成威胁。”
“臣与其首领阿骨打见过面,有些交情,只要官家下令,臣即刻出使女真,与其结盟。”
赵佶细细思考这个计划,而童贯也深知与女真结盟有险有利,但目前看来计划的利远大于险。
若能收复燕云攻灭辽国,那可是千秋功业啊!
“官家,臣以为此计可行,一来女真部落落后野蛮,他们去打辽人,两方争斗由此可削弱辽人国力。”
“二来我们到时候将其资助的粮草军械减少一部分,避免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况且我们不向其资助大量兵马。”
“这样女真人少仍是部族,让他在后方成一个搅屎棍,使劲搅和辽国。”
赵佶思考半晌看着童贯也觉得不好首接驳了他的脸,便开口道:“马植你今日便去驿站住一晚,明日朕上朝时便召你上殿。”
“臣谢官家,谨遵官家圣旨。”
马植短暂发愣,随即立马跪谢缓缓退了出去。
只是赵佶和童贯却没有看到马植那一丝凝重。
“道夫,你真认为此计可行?”赵佶又拿起那过手书。
“官家,目前来看也无他法了,臣征西夏之时便是受多方掣肘,被朝臣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如若我们首接攻打辽国,恐怕仍是无功而返。”
“朕知道了,朕也是感叹人才难寻啊。”
童贯面露难色,朝中守旧势力太过庞大,想当初官家刚即位之时,太后便是守旧派。
那时赵宋官家所定年号为建中建国,意味向其做出妥协退让,以求缓和矛盾稳固星位。
可如今,形势仍是不好。
“道夫,你看看这封手书。”
赵佶面露喜色难以掩饰。
童贯看着赵佶如此神态,莫不是这手书有何大事,便上前接过手书仔细查阅。
“官家的手书内容不同凡响,原来官家早己写下这些问题,其中还有一些解决办法。”
“这不是朕写的。”
赵佶回应道。
“啊?”童贯疑惑这手书上的字体和赵佶的几乎如出一辙。
“道夫再好好看看,莫不是你也不识得朕的字体?”童贯擦了擦自己的眼睛,又靠近烛光仔细端详,发现真与赵信所写有不同之处。
“这……这不是官家的手书啊,何人竟敢冒犯天颜,模仿官家圣迹?”童贯大惊失色,这字体内容如此相似,要是此人写一道命令,就差盖个印,就是圣旨了。
这不得搞出大乱来。
“哈哈哈哈,道夫也是老了,哎。”
赵佶先笑后叹,他感叹自己用太监是不得己而为之,朝中守旧势大。
而肯跟随自己进行变法的,到现在也是大大减少,所以才感叹人才难寻。
而如今童贯也老了。
童贯又看到了最后发现了是何人所写的手书。
“苏哲?请问官家此人是?”童贯知道苏哲是谁,自己还在苏哲小时候抱过他,但现在就只能装傻。
“你真不知道?”
赵佶语气带有疑惑发问。
“京城一商贾的孩子,前几天带着李追的孩子在樊楼闹事,被联安插在樊楼的皇城司以扰乱事带走了。”
“敢在樊楼闹事,胆子可不小啊。”
童贯悻悻答道。
赵佶看向童贯,语气颇为冷色。
“是啊,确实胆子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