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朱连前文+后续
现代都市连载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这部小说的主角是崇祯朱连,《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军事历史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更惨的是,还有七天就到了他上吊的日子,这可如何是好!看着大明江山,看着后宫佳丽三千,他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为了保住大明血脉,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太子出去,于是,他杀奸臣,杀内讧的奸臣,杀投敌叛国的奸人……本想着将太子送到南京,他就可以安然上吊了,谁知情节发生变化,那些忠臣谋士纷纷站起来了,还要助他守住大明江山?他:“儿啊!你在南京玩几天就回来吧,大明保住了!”...
主角:崇祯朱连 更新:2025-01-20 03:20: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朱连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朱连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这部小说的主角是崇祯朱连,《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军事历史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更惨的是,还有七天就到了他上吊的日子,这可如何是好!看着大明江山,看着后宫佳丽三千,他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为了保住大明血脉,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太子出去,于是,他杀奸臣,杀内讧的奸臣,杀投敌叛国的奸人……本想着将太子送到南京,他就可以安然上吊了,谁知情节发生变化,那些忠臣谋士纷纷站起来了,还要助他守住大明江山?他:“儿啊!你在南京玩几天就回来吧,大明保住了!”...
方岳贡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这个办法确实有效,但浪费的银子将是一笔巨款。
李邦华看不下去了,他向前一步躬身施礼:“陛下不可,京师中的奸商见流贼将至运输不畅,纷纷抬高粮价,此乃不法之行为,按律应当予以惩治。用内帑的钱买高卖低看似体恤百姓,实则有...有助纣为虐之嫌。”
其余众人纷纷汗颜。
李邦华太硬气了,竟然当着皇上的面指责皇上助纣为虐。
当御史的时候就屡屡如此,没想到当了内阁首辅更硬气了。
“大胆!”王承恩尖锐的声音响起,“李阁老应该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仗着陛下重用就胡言乱语,休怪陛下无情。”
李邦华毫不畏惧:“陛下,大明律有言,乱世用重典,王道杀伐震慑,法也!此时不用重典,何时用?”
乾清宫针落可闻。
李邦华的话已经不是指责了,而是质问。
质问皇帝为什么不用重典!
崇祯没有生气,反而淡淡一笑:“李阁老怎知我没用重典?”
“可是...”
“朕如果用重典惩治那些商人,一旦消息传出去,还会有商人往京师运粮吗?”
“就算有,运送的数量有之前的几成?”
“京师百万民众每天吃掉的粮食多达上万石,流贼将至,应该广积粮。商人为了暴利,肯定会加速运粮,此举正合朕意。”
“至于银子...,范景文管着京师三大营,只要不让那些商人把银子运出去,朕就有办法将银子拿回来。”
方岳贡和李邦华对视一眼,纷纷汗颜。两人立刻下跪,先是向崇祯请罪,随后领旨谢恩。
“邱瑜!”崇祯将目光看向这位吏部尚书。
“臣在。”
“你说的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很普遍吗?”
“回陛下,占京卿总数的三四成。若是人少,臣也不会向陛下请示,早就联合都察院弹劾了。”
崇祯长吸一口气,点点头。
这件事很棘手。
官员们这么做无非是两种心态。
一,京师守不住了,继续做那些事没有什么意义,不如摆烂。
二,只有消极怠工,才能确保京师守不住。这样他们才能送走旧皇帝,迎来新皇帝。
第一种心态的官员还好,属于骑墙派。没有忠心,更谈不上爱国。虽然没干好事,但也没干坏事。
第二种心态的官员最可恨,身在大明心在顺/满清。专门做坏事,扰乱朝堂,搞乱朝政。使政令不通,百姓不满。
既然如此,必须给这帮大明打工人上强度了!
“其他人先出去等待。”
等所有人离开,殿门关闭后崇祯才低声说道:“邱瑜,你将消极怠工的官员名单整理成册,以升迁为诱饵,让他们每人每天清晨写一份工作计划,将这一天打算做的事全部写下来。”
“晚上写工作总结,将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完成的在上面画个圈,未完成的要写上未完成的原因。”
“写完后将这份工作计划和总结交给你,你再进行求证考核。”
“胡编乱写的,不写计划和总结的,所做的事情与职位不符的,全部上书罢免。”
“听懂了吗?”
邱瑜站在原地愣了得有三分钟,他扭动僵硬的脖子,缓缓开口道:“陛下...臣没听懂。”
崇祯没有意外。
一个封建王朝的二品大员,肯定无法理解每日工作计划、总结,还有KPI这种东西。
他花了将近十分钟才把这些东西全部讲明白。
邱瑜听懂后震惊不已:“陛下此法无比精妙,实乃考核官员的一大利器!臣以为应当推广。”
他满脸震惊的看着李邦华,问道:“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大明京师,天子脚下,竟然发生了灭门惨案,实在让人震惊。”
王庭梅脸色凝重。
京师每天都会死人,死于鼠疫是一回事,死于非命是另外一回事。被灭门的两户人家一户是前内阁首辅,一户是现任朝廷命官。
无论破案与否,他都有责任。
这件事如果被对手抓住把柄,轻则戴罪立功限期破案,重则丢官丢命。
如果没有内阁首辅陪着,他万万不敢前来汇报。
现在他很庆幸当初站队时选择了李邦华。
崇祯来回走了两步,口中喃喃说道:“京师有坏人啊!”
李邦华,张忻和王庭梅认同的点了点头。
“先是刺杀朕,刺杀不成后又去刺杀朝廷命官。他们把这里当成什么了?刀下之俎吗?”
见崇祯怒气冲天,王庭梅磕头认罪:“陛下息怒,是臣失职让匪徒在京师作乱,臣回去后立刻全程搜捕,将匪徒捉拿归案。”
京师是他的一亩三分地,出了任何问题他都有责任。虽然崇祯没有当面怪罪的意思,但话中的责备已经不言而喻。
崇祯摆手示意王庭梅起身,随后问道:“你们怎么看?”
李邦华皱着眉说道:“臣以为凶手并非图财,也不是仇杀。”
“哦?说说看。”崇祯表面上毫无波澜,内心却有些期待。
这个李邦华能力不错,希望他能按照自己的计划推演下去。
“陈演和光时亨两人家中虽然富裕,却并非大富之人,凶手为了钱财而灭对方满门有些不合情理。”
“其次,二人在朝中虽有立敌,却不是深仇大恨,没有灭门的动机。”
李邦华说完这些后看刑部左侍郎张忻。
刑部尚书徐石麟正月时去往浙西练兵,刑部事务由左侍郎张忻负责。
张忻拱手施礼:“陛下,臣已去现场查验。现场非常混乱,根据脚印猜测凶手数量众多。大部分人是被一刀毙命,少数人被弓弩射中哽嗓而亡。刀口平滑,箭矢精准,非一般匪徒所为。”
“根据尸体伤痕判断凶手兵器有两种,弓弩,短刀。”
说完后,张忻看向王庭梅。
王庭梅做最后的补充:“臣让差役门走访左邻右舍,昨夜狂风大作,没听到什么动静。所以臣判断凶手是一伙训练有素,战力彪悍的匪徒。”
崇祯有些不耐烦的挥手:“朕不想听这些,只想知道此案和行刺朕的案件有没有关联?你们什么时候能破案?”
“臣等不知...”李邦华很是无奈的说道。
昨夜巡捕营,锦衣卫,东厂都被调到皇城附近驻守,别说线索,就连凶案他们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没有线索怎么破案?"
陛下又是杀人,又是给钱的,目的不就是想让自己给他卖命吗?
刚表态说死守,陛下为何不同意?
崇祯微微摇头:“李自成分兵两路进攻京师。他手下的大将刘芳亮现已占据保定府,一旦李自成受阻,刘芳亮肯定支援,到时居庸关被两面夹击,定西伯危矣。”
“这...臣...臣不怕死!”唐通硬着头皮说道。
“朝廷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朕不能让你身陷险境。你此去居庸关只需固守几日,在刘芳亮大军合围居庸关前,带上所有人撤回京师即可。”
“是...臣定当不负皇恩!”
吴孟明和王之心看着唐通远去的背影,心中略感不安。
唐通昨日私下对崇祯派杜之秩监军的行为很是不满。
今日皇上只杀了一个太监,便挽回了唐通的忠心。
虽然暂且看不出真假,但皇上收买人心的能力显露无疑。
安抚走唐通后,崇祯坐在龙椅上思考下一步的计划。
按理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问题是,现在他要兵没兵,要将没将。
受大明战神的影响,明朝后期的皇帝没有兵权。
京营有二十六卫,其中二十一卫多少都受兵部辖制。
他能独自调动的只有锦衣卫和腾骧四卫。
腾骧四卫后来改编为勇卫营,属于精锐中的精锐。
不幸的是,黄得功和勇卫营的精锐被他派去追缴张献忠,此时正在千里之外的安徽作战。
远水解不了近渴!
就算有兵权,京师也无人可用。
既然如此,只能用孤注一掷了!
“吴孟明,王之心。”崇祯闭着眼道。
“臣在。”
“锦衣卫和东厂在京师有多少人?”
“回万岁,锦衣卫有三千余人。”
“回万岁爷,东厂有两千人。”
崇祯在心里默默盘算。
三大营,锦衣卫,东厂,禁军,五城兵马司全部加起来,京师可用之人约有三万八千人,除去皇城必要的守卫,能调用的也就三万六千人。李自成大军号称五十万,实际也就二十。出陕西后分成两路,沿途需要驻守,进攻北京城的约有十一二万人。虽然数量没有想象的多,但有一半是他从陕西带出来的精锐。
一比四的比例。"
“嗖!”
“嗖!”
太快了,崇祯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等他反应z过来才发现,自己身上的罩甲被箭矢擦边而过,箭矢余威不减射中了旁边的王承恩。
罩甲是明朝皇帝特有的服饰,与后世的马甲有些相似,主要是骑马、射箭的时候穿,轻便,有一定防护能力,且活动不受影响。金色为主,红色为辅,上绣祥云龙纹,威严不可直视。
“啊!”王承恩被箭矢射中了屁股,他捂着屁股惨叫一声趴到了地上。
“有刺客!”
“护驾护驾!”
“保护皇上!抓刺客!”
不等被王承恩惨叫声结束,勇卫营的兵士已经将崇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住。
刀剑出鞘,弓弩上弦,虎视眈眈的看向四周。
别说箭矢,就是一只蚊子都飞不进来。
勇卫营自成立以来战功无数,但这些战功与他们无关,而是来自孙应元,周遇吉和黄得功那些在外征战的袍泽们!
他们留守京师多年,没有立功的机会。现在机会好不容易来了,岂能轻易放过?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然有人刺杀当今天子!"
“我家中钱财虽然不多,却也不少,转移时动静肯定小不了...”沈维炳担心的说道。
“放心吧,只要交了买路钱,巡捕营,锦衣卫还有东厂什么都看不到。”
(朝廷规定兵马司巡捕是白天,夜晚是巡捕营,锦衣卫则是日夜都巡,没有时间限制。)
“如此,甚好!”
“妙啊!”
沈维炳,杨汝成和党崇雅纷纷朝张凤翔深施一礼,露出满意的神色。
京师,皇城外。
“王承恩,先不回宫了,去一趟顺天府衙门。”
“遵旨。”王承恩命令队伍转向,朝顺天府衙门缓缓前进。
大明有一百五十三个府,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知府。直隶顺天府和南直隶应天府的长官被称为府尹。
知府为正四品官,府尹则为正三品。
其他正三品衙门用铜印,唯独顺天府用银印,与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一个档次。
顺天府尹王庭梅早就得到了消息,他带着府丞,治中,通判,推官,儒学教授以及统历等官员跪在衙门外迎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崇祯没有立刻下马,而是坐在马上观察了一会。
王庭梅年约四十,消瘦的躯体外套着干净整洁的大红官袍,留着乌黑光亮的发丝,眉目俊朗,给人一种精神干练的感觉。
细看双目,流露着疲惫之色。
他手下的差役们更好不到哪去,一个个面黄肌瘦,不知是营养不良还是大病初愈。
若论哪个衙门的差事难办,顺天府当称第一。
京师有四贵。
皇室,宗亲,勋贵,朝臣!
这些人里面有实权的不怕他,没实权的职位比他高,怎么管?
看着憔悴的王庭梅,崇祯在记忆中搜索他的信息。
王庭梅是万历四十一年二甲出身,与被赐死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同科。史书对王庭梅的记录不多,只记录他在崇祯十七年五月十四日在南京当上了应天府尹。
是个可用之人!
在崇祯眼中,只要没投降建奴的人都可以用。
“陛下驾临顺天府衙,臣等不胜荣幸。”王庭梅见崇祯坐在马上没有动静,只能再次施礼。
“嗯,朕找你有要事相商。”
王庭梅不敢怠慢,急忙屏退其他人,把崇祯让进顺天府衙。
“不知陛下亲临有何指教?”
“朕问你三件事,你要如实回答。”
“是,臣不敢妄言。”
“截止到现在,京师鼠疫死了多少人?”崇祯死死盯着王庭梅的双眼,帝王威严瞬间笼罩对方全身。
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不是他不想说实话,是数据太难统计了。
京师有百万人口,不可能做到一户一查,只能逐级上报。
明朝每10户为甲,甲有甲长;每10甲为保,保有保正。
甲长一般由各户轮流担当,都是催粮征税服徭役的破事,没人爱当。保长不轮流,基本都是大乡绅担任。
数据统计到保长这里后并不是直接交到衙门,而是交给负责这一片的差役,最后汇总到衙门。
暂且不管数据真假,统计这种数据肯定非常慢。
见王庭梅面露为难之色的,崇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快速思考后改口问道:“大概有多少?不用太准确。”
“回陛下...”王庭梅说话时故意停顿片刻,见崇祯没有生气的意思后才继续说道:“臣估计京师百万民众已十去其二。”
崇祯听罢,情绪瞬间低落下来。
官方估计是百分之二十,那么实际只多不少。
据历史记载,明末鼠疫始于崇祯六年,地点在山西。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北京一带,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