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亮剑世界:发展军工我帮李云龙高升完整版
现代都市连载
《亮剑世界:发展军工我帮李云龙高升》是由作者“我家有只狗呼噜”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自己作为顶级军工专家刚刚在南天门技术验收报告书上签完字,怎么突然就来到了战场?开局偶遇赵刚把他领回部队,自己跟李云龙一个团,来到了战场打鬼子。只不过,他们的装备实在是太简陋了,是他出场的时间了。什么坦克,意大利加农炮,他统统能造!...
主角:李云龙于业 更新:2024-12-19 16:50: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云龙于业的现代都市小说《亮剑世界:发展军工我帮李云龙高升完整版》,由网络作家“我家有只狗呼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亮剑世界:发展军工我帮李云龙高升》是由作者“我家有只狗呼噜”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自己作为顶级军工专家刚刚在南天门技术验收报告书上签完字,怎么突然就来到了战场?开局偶遇赵刚把他领回部队,自己跟李云龙一个团,来到了战场打鬼子。只不过,他们的装备实在是太简陋了,是他出场的时间了。什么坦克,意大利加农炮,他统统能造!...
这枚手榴弹刚好落在了一堵土墙边上。
轰!
手榴弹爆炸,发出一声剧烈的响声,在不足五十米的位置上显得格外刺耳。
而且还掀起了一阵巨大的冲击波,激起漫天灰土。
那一堵土墙竟然被这颗手榴弹给炸塌了。
“他娘的,老于这人从不说假话,说是威力大了不少,这特么哪儿是大了不少?这玩意儿比小鬼子的手雷还要好使,威力是他的好几倍。”
李云龙看着爆炸的效果喃喃自语。
看来于业每次说的威力不错不能简简单单的理解成威力不错,预期要乘以好几倍。
于业这家伙肯定是吃过见过的,不然对威力的理解不可能跟自己产生如此大的偏差。
“你们别愣着,30秒内把手里的手榴弹全部给老子扔出去。这劲儿很大,扔不动别他娘的给老子乱扔,别把自己人给崩到了。”
李云龙骂骂咧咧地说道。
事实上,于业对于这批手榴弹的改造是非常彻底,除了保留其中的引火装置以外,装药全部给拆了出来。
从黑火药变成了他自己炒出来的炸药。
装药量达到足足500g,如果不是因为空间实在有限的话,他甚至还打算给加到1000g。
要知道此时普通的鬼子手雷的装药量也不过才50g左右,甚至于二战以后很多年很多国家的装药量也就是65-110g的水平。
虽然不能跟毛子那丧心病狂的600来比,但是这500g也是到了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水平了。
即便是如今这木柄手雷铸铁外壳质量不过关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爆炸碎片,可是在这种水平的装药量下,这特么还叫事儿?
而且,现在RPG的装药量也不过就才500g左右,这一枚手榴弹都相当于一发RPG了。
5箱,100颗手榴弹之下,山本一木的特种大队即便是铁打的,也有些受不了。
“撤!”山本一木在又丢下4具尸体以后,果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甚至于他们连自己人的尸体都来不及带走,仓皇逃窜。
李云龙哪里会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当即下令,所有人给我压上去,注意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现在战果已经够大了,遇到反击我们即刻停止追击。”
预料中的反击兵没有出现,山本一木带着他的特战队哪里还顾得上有效阻击,在如此局面之下他们已经顾不得形成有效的撤退战术。
和尚抱着加特林机枪衔尾追杀,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从村口到停车点两公里的距离,来的时候走得异常轻松写意,但是这个时候山本一木感觉到异常漫长。
可以说,这是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两公里。
“快,上车!”
一辆卡车和两辆双人摩托车瞬间其中,就要出发逃窜。
有了机床,我才有可能带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火力巅峰。”
“好!”
听出了于业话中的郑重,李云龙也难得严肃起来,郑重地回答道。
听到这句话,于业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以如今的境地,再以华国如今的工业水平,在杨村这个地方及其周围两百里地怎么可能搞到机床?
这就像是在沙漠里找到一块冰那么困难。
可是没有这些基础的东西,于业一身本事只能发挥出小部分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走出几步后,看着周围战友们一双双清澈的眼神,于业双眸也逐渐坚定起来。
对自己来说很难,可是赶走鬼子们对他们来说也很难,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凭什么放弃?
于业目前工作基本上是以带徒弟为主,自己就算是满身钢又能打几颗钉?他开始有意识培育一支队伍出来。
给他们讲讲钢铁性能,带他们做做没良心炮,同时给他们讲讲基础化学知识,带他们炒炒肥田粉。
半天学习,半天工作,日子过得也算是充实。
如此过了三五天,老李突然找上门来了:“老于,我有件事情,你看能不能帮帮忙?”
“你说?”
“我有个战友,名字叫丁伟,现在是新一团团长。”
于业点点头。
嗯,知道,丁拜寿。
“之前我犯了点小错误,在他上任之前送了我一份大礼,之前一直在忙没顾得上去取。现在腾出手来,想去拿。”
于业继续点头,他知道李云龙什么意思了,这是要去取那个骑兵营啊。
这玩意儿拿了不怕旅长给他截胡了?
“你想去拿就去拿,跟我说干啥,我还能拦着你不成?”于业没好气地说道。
“这倒不是,我要拿是伪军的一个骑兵营,这个骑兵营驻扎在距离我们驻地40多里的平原地带,机动性很强。
我们现在的手里除了两挺捷克式以外,就再也没有火力强的轻武器了。
拿下这个伪军的骑兵营有些吃力,人家一个迂回就到我们背后去了,我想尽量降低我们的伤亡。”李云龙抽了支烟,有些惆怅地说道。
“老李,我战术水平一般,你让我给你参谋怎么打那不就瞎了?”
“谁让你帮我参谋怎么打了,我是想问问你,你这边有什么武器可以供我用用,能够减少我们的伤亡。”
“嗯,你们要打击这些机动性很强的骑兵,要求是火力能够密集,单发火力未必要求很高的,而且还要携带方便,最好还是冲锋枪和轻机枪。”于业在心里盘算着。
“对对对,真不愧是读书人,分析得这么明白。”李云龙拍手叫好,自己一说需求,于业就能把火力配置给计算得这么明白。
于业心里明白,对付骑兵最好的还是有密集火力的机枪和冲锋枪,要不说,机枪发明以后,所有游牧民族都变得能歌善舞了呢。
可是冲锋枪为了增加便携性基本上用的都是手枪子弹,以如今独立团拥有的手枪数量和子弹数量完全不够用啊,一梭子下去所有库存全没了。
“我同意过,谁能给你证明啊?”
李云龙:“旅长啊,这红口白牙,你可不能不认账啊。再说了,我们这次行动可没有任何伤亡啊。”
“少给我废话,现在两条路由你选,要么你把马匹装备给我送来,要么我就上报总部追究你擅自调动部队的事情。
李云龙,你打算怎么办?”
李云龙瞬间垂头丧气:“唉呀,官大一级压死人呐。行行行,旅长我认了,你要想打劫你就明说,找这些借口干啥呀”
“哈哈哈。”旅长开怀大笑:“我不找借口你能给我吗?啊?我说,你小子怎么学的跟地主老财似的。就这么仨核桃俩枣的,你还跟我抠抠索索的,像个男子汉吗?”
“嗨,咱不是穷怕了吗?再说了,上次不是给您送了一千斤的炸药嘛,你还来,唉!”
“李云龙,少给我唉声叹气的。你那是送吗?你那是跟我换,跟我做生意,我有亏了你吗?”
“是是是。”
“对了,李云龙,你说你们这次打万家镇的骑兵营没有任何伤亡,你们怎么做到的?”旅长很明显抓住了李云龙刚刚话里的关键点。
“嗨,那就是运气。”
“唉,你小子,我可是听说了啊,这次在打万家镇的过程中,你小子的火力那是相当惊人呐。甚至压制住了伪军骑兵的冲锋,没有十挺以上的歪把子或者捷克式,你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火力密度?
告诉我,你是怎么搞到这么多机枪的?”旅长抓住了重点就不肯松口。
“旅长啊,没有的事儿,真的就是运气。我一会儿就安排人把马和装备给您送过来。”
“你小子!”
“旅长,旅长,旅长,信号不太行,是不是电话线断了,旅长......”李云龙干脆果决地挂断了电话。
开玩笑,火力的事情怎么能让旅长知道。
搞到几匹马就让旅长这么惦记,要是让旅长知道了于业的存在,那怎么还有自己的份儿了。
绝对得捂着。
李云龙自己也在想,到底该怎么才能留住于业这样的人才?
给他官儿当?
一直到现在于业都没说要加入自己,即便自己给他安排后勤部部长他也不当,现在只好挂着一个顾问名字。
问于业好几次,于业也不说什么原因。
给于业钱?
问题是于业也不要钱呐,再者独立团也没多少钱。
那于业到底想要什么?
李云龙苦思冥想了半天,最终回忆起来,那天于业说有可能的话给他搞个机床什么的。
问题什么是鸡床?
难道是鸡睡的床吗?
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这是啥玩意儿。
传说中的加特林菩萨。
可以说是机枪发展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现代加特林机枪以直流电动机作为旋转动力,其极限射速可以达到6000发/分钟。
而最开始的加特林则是以手动旋转作为动力,最初始的版本也能达到1000发/分钟以上,在它最开始被发明的时代,由于没有自动武器,他的射速就是时代的巅峰。
以如今独立团的工业水平自然是没有电动机的,于业打算造一个气动布局的加特林,以转栓式机枪闭锁方式,以气动式作为自动的方式,以火药单作为首发启动方式,理论上这种方式的极限射速可以达到4000-5000发每分钟。
但是于业没打算做这么高的射速,一是现在缺少精密机床,这些加工件的气密性是达不到;二是因为现在独立团的子弹实在是太缺乏了,如果自己真的造出来了,李云龙会当场哭晕过去的。
迎着夜晚煤油灯的光芒,六根枪管放在木质的加工台上,折射出黝黑的光泽。
有了这样的大杀器,伪军们的骑兵营总该变得能歌善舞了吧?
当擦完枪油满是黝黑色光泽的于式手搓加特林机枪放在李云龙和赵刚面前的时候,两个人都挪不开眼睛了。
“老于,这是啥?”老李抚摸着于式手搓加特林机枪的枪管,动作特别轻柔,生怕伤着了他。
“仿制的加特林机枪。”于业捧着搪瓷水杯,抿了口水,轻描淡写地说道。
“给我们介绍介绍?这模样怎么有点怪呢?”
“这枪是用鬼子们的三八大盖步枪锯掉了防尘盖改的,气动式布局,用弹链供弹,设计射速在3000发/分钟。
由于我们这个金属精密加工工艺不足,随着我们使用时长的增加,这个射速会逐渐降低。
哦对了,顺便说一句,这枪的理论设计寿命为十万发。”
“3000发/分钟?十万发的寿命?”老李眼睛都直了。
赵刚也有些发愣:“于业,能告诉我你以前是干什么吗?”
“我啊,就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一个有爱国心的华国人。”
其实,李云龙和赵刚两个还是对这个改枪的技术看得太高了,百年后的华国,每年都有不少青年工人因为这种事情被叫去喝茶。
不少刚刚进入机械厂的青年机械工程师好不容易捞着机会了,就开始手痒搓出来不少牛叉东西出来。
老师傅们技术更加精湛,只是都被教育过,也就不玩这些东西了。
就拿放在桌子上的那于式手搓加特林机枪来说,百年后的华国随便找个机械加工厂,只要得到了正式许可,材料管够,工钱给够,一天下来一个人要是搓不出来十来挺,那就是这家伙的活儿不够精。
对于于业来说,难的不是技术的,而是怎么在材料有限的前提下完成手搓。
但凡有一台最垃圾的机床,于业也不至于干得吭哧吭哧。
记得于业前世上大学时,金工实习课程,用的机床还不是数控机床,当时老师拍拍机床说道:“你们别看这台机床老,四五十年了,但是如果用这台机床搓枪炮子弹那是手拿把掐的。”
于业眼神有点飘忽,看了看自己整整齐齐摆放的那些工具,心里忽然动了个念头。
要不,自己手搓一台机床?
“老李,老赵,你们要不要找人试验一下这个这台加特林?”"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