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寒露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立女户:我带着全村发家致富:芦花向来福番外笔趣阁

立女户:我带着全村发家致富:芦花向来福番外笔趣阁

一缕香气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这盘石磨在他手上整整三年,知县都要高升离开了,石磨还是没卖出去。这位小娘子还是第一个问价的。黑壮差役那叫一个口若悬河,恨不得将这盘石磨说成“天上有地下无”般的存在。可惜向枣儿一句也没听进去。因为她又寻到了好东西,一小袋种子,顺手拎起来细细研究。卵圆形,包裹着灰白色的棉毛,间或露出种子本身的棕褐色。这应该是棉籽吧?!向枣儿喜出望外,这里居然有棉籽。在大黎境内,棉花属于富户亲贵种在花园中的观赏植物,老百姓是很难得见到的,更没有普及种植。身上的粗布麻衣虽然凉快,可真到了冬天还真不抗冻。如果有了棉花,棉衣、棉被还远吗。大冬天能穿上厚厚的棉衣,盖上软软的棉被,想想就幸福。“差役大哥,这袋种子怎么卖?”向枣儿问。黑壮差役这才发现自己滔滔不绝的说...

主角:芦花向来福   更新:2025-02-17 18:3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芦花向来福的其他类型小说《立女户:我带着全村发家致富:芦花向来福番外笔趣阁》,由网络作家“一缕香气”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盘石磨在他手上整整三年,知县都要高升离开了,石磨还是没卖出去。这位小娘子还是第一个问价的。黑壮差役那叫一个口若悬河,恨不得将这盘石磨说成“天上有地下无”般的存在。可惜向枣儿一句也没听进去。因为她又寻到了好东西,一小袋种子,顺手拎起来细细研究。卵圆形,包裹着灰白色的棉毛,间或露出种子本身的棕褐色。这应该是棉籽吧?!向枣儿喜出望外,这里居然有棉籽。在大黎境内,棉花属于富户亲贵种在花园中的观赏植物,老百姓是很难得见到的,更没有普及种植。身上的粗布麻衣虽然凉快,可真到了冬天还真不抗冻。如果有了棉花,棉衣、棉被还远吗。大冬天能穿上厚厚的棉衣,盖上软软的棉被,想想就幸福。“差役大哥,这袋种子怎么卖?”向枣儿问。黑壮差役这才发现自己滔滔不绝的说...

《立女户:我带着全村发家致富:芦花向来福番外笔趣阁》精彩片段


这盘石磨在他手上整整三年,知县都要高升离开了,石磨还是没卖出去。

这位小娘子还是第一个问价的。

黑壮差役那叫一个口若悬河,恨不得将这盘石磨说成“天上有地下无”般的存在。

可惜向枣儿一句也没听进去。

因为她又寻到了好东西,一小袋种子,顺手拎起来细细研究。

卵圆形,包裹着灰白色的棉毛,间或露出种子本身的棕褐色。

这应该是棉籽吧?!

向枣儿喜出望外,这里居然有棉籽。

在大黎境内,棉花属于富户亲贵种在花园中的观赏植物,老百姓是很难得见到的,更没有普及种植。

身上的粗布麻衣虽然凉快,可真到了冬天还真不抗冻。

如果有了棉花,棉衣、棉被还远吗。

大冬天能穿上厚厚的棉衣,盖上软软的棉被,想想就幸福。

“差役大哥,这袋种子怎么卖?”向枣儿问。

黑壮差役这才发现自己滔滔不绝的说辞没能打动她。

不由叹息,看来这盘石磨又卖不出去了,但卖点其他的也行吧, 总好过一文进账也没有。

想通后,他扬起笑脸夸道:“小娘子好眼光,这可是南边来的吉贝花种子,种院子里,等花开后可好看了。”遂伸出四根手指,“只要四十文而已。”

原来这里把棉花叫吉贝啊。

向枣儿觉得种子有点少,随口问道:“这个种子还有吗?”

“有是有,不过......目前只有种在县衙的花园里的吉贝苗,要等秋天成熟才有。”差役大哥有些惋惜。

“哦,这样啊。”

黑壮差役看她对吉贝花种子感兴趣,猜测她可能是个喜爱侍弄花草的人,便道:“小娘子如果喜欢花草,不如去县衙的花园里看看,可有不少,价钱给你优惠些。”

向枣儿刚想说她不喜欢花草,但是又想到他说县衙花园种着棉花,那不如去看看,说不定有意外收获,便道:“成啊,不知差役大哥今日可得空领我去看看。”

黑壮差役看了看摊位上的东西,有些犹豫,“今日......我这东西一件也没卖出去,不好交代啊。”

向枣儿秒懂:“石磨和这袋种子,还有那个大水缸我要了。”

“真的?”差役大哥顿时双眼冒光。

三年啊,整整三年,这盘石磨可算是卖了。

“当然是真的,石磨和水缸太重得先放你这里,等咱们看完县衙的花园,我再雇了车来拉,可成?”

“成,成,小娘子稍等,我找人来看下摊子。”

黑壮差役生怕她反悔,忙颠颠跑去找人了。

两刻钟后,黑壮差役带着向枣儿几人从侧门进了县衙。

七绕八拐来到花园。

县衙的花园约莫百十来平,种着各式名贵花卉,花花绿绿惹人眼。

在最角落居然还有一片毛竹。

“哇,好多花,真好看。”沈小宝惊叹一声。

“比大姐摘的槐花还香,一定很好吃。”小桃儿只会用好吃形容此刻的景象。

“嗯,好香。”向梨儿看得眼都不眨一下。

三小只哪见过这等场面,纷纷张大嘴巴,忍不住地哇哇叫。

相比之下,向枣儿的无动于衷便显得有些另类

黑壮差役与有荣焉,“这可是咱们知县大人从各处搜罗来的,还有些是南边坐船过来的,名贵的很,要不是因为带不走,知县大人还舍不得卖呢。”

“牛二哥,这里的花都要卖掉吗?”

来的路上两人闲聊,得知黑壮差役叫牛二,是县衙的衙役,家就在县城。

“嗯。”抬手一划拉,牛二最后指着那一片种着名贵花卉的区域,“这一片的花草已经被定下了。”又指了指另外一处,“那边的没人要,咱们主簿吩咐了在新知县上任前都得处理掉。”


找出打火石,将火绳点燃,等烟飘出来,便放进屋中熏着。

她们一早从县城出发,只喝了些粟米粥,到向家又闹腾了一番,现下早已饥肠辘辘。

是该做晚食了。

向梨儿手脚勤快地将做饭的家伙什找出来一一放进灶屋。

陶釜、陶甑、粗陶碗、箸子、勺子、刀等,还有两个小陶罐,装着盐和一点荤油,小半袋粟米和一袋大豆。

晚食熬了稀汤寡水的黄豆粟米粥,就着夕阳余晖,三姐妹围着土灶在新家吃完了第一顿饭。

灶中的火已熄,用余烬温着一釜水,方便晚上三人洗漱用。

正屋内的烟气也散掉了。

向枣儿将比较重的东西搬进正屋,然后去河边洗碗。

向梨儿和向桃儿如蚂蚁搬家一样,将轻省的小东西分门别类放进正屋和灶屋。

来回几趟便收拾好了。

向枣儿端着洗好的碗走进灶屋,没柜子也没架子,只能先放在土灶上。

正屋中,向梨儿将土炕和地面清扫干净,顺便把被褥铺上。

“大姐......快抱我上去嘛。”

撅着小屁股试图爬上炕的向桃儿见大姐进屋,高兴地朝她举起两只小瘦胳膊。

向梨儿一记小眼刀子飞来,“不许,你不洗脚会踩脏被褥,叫大姐也没用。”

被二姐凶了,向桃儿委屈地噘着小嘴。

向枣儿笑着点了点她的小鼻子,“是不是又光着脚丫踩地上了?天凉,下次可不许这样了。”

被她拆穿后,向桃儿不尴尬不心虚,咧着小嘴嘿嘿笑。

最后,向枣儿带桃儿洗漱完上了炕。

三人累了一天,躺下没一会儿便沉沉睡去。

......

翌日,太阳东升,鸟儿啼鸣。

向枣儿觉得胸口发闷,被迫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胸口横着一条小细腿。

顺着小细腿往上看,这才发现向桃儿睡得掉了个头,小腿正搭在她胸口,怪不得她会觉得胸闷。

忙给她盖上被子,又摸了摸她的小手,热乎乎的,这才放下心来。

转头看向另一边的向梨儿,睡得正熟,给她掖了掖被角,起身穿衣。

灶屋内,向枣儿将倒扣的陶盆拿下来,被盖住的陶罐里泡了一夜的大豆吸饱了水分,个个圆润饱满。

向枣儿十分满意,换了水,将陶罐放在角落。

生火,做饭。

看着洗好的粟米,她自言自语道:“没干粮,没菜,这哪里吃的饱。”

不管了,吃饱了才有力气想办法挣钱,于是转身又从米袋中抓了两把。

早食的粟米粥格外浓稠。

这引起了向梨儿的注意,“大姐,咱家粟米不多了。”

自从阿爹没了,这么浓稠香甜的粟米粥她还是第一次喝,好香好甜。

可照这个吃法,剩下的粟米吃不了几天的。

向枣儿一愣,随即明白了她的意思,“大姐会想办法挣钱买粮的,你不要担心。”

向梨儿不解,“咱们本就没多少钱,为什么还要花钱买地,那地不是她分给咱们的吗?”

“她”指的自然是向婆子。

向枣儿想和向家划清关系,能用钱解决最好,尽管这会使她们穷的叮当响。

将陶碗中的米粥快速喝完,“梨儿,你喜不喜欢向家人?”

向梨儿摇头。

“如果现在向家答应收留咱们,你想回向家吗?”

向梨儿迟疑片刻,再次摇了摇头。

“那块地虽说是分给咱们的,但地契却没在咱们手里,向家要收回去也就一句话的事,若是咱们买下来就不怕他们反悔。”

“而且大姐也不想回向家,大姐想立女户,想自己当家做主,以后不看任何人的脸色。”

小丫头听完,垂头思考起来,间或地扒拉两口粥,片刻后抬头,眼神炯炯道:“大姐,我明白了。”遂又想到什么,红着眼眶道:“大姐,要是实在赚不到钱,你就把我卖了吧。”

向枣儿胸口一窒,眼底泛酸,缓了好一会儿,哑声道:“就算饿死,大姐都不会卖你。”

一直以来范芦花都想生个儿子,嫌弃她们,阿爹却对她们百般宠爱。

可自从阿爹没了,向枣儿既要带妹妹,又要干活养家。

伺候范芦花便落到了向梨花的身上,她娘脾气差,动不动就骂她们没用,赔钱货。

小小的孩子不敢吭声,只能攥着衣角站在角落掉眼泪。

向梨儿一直活得小心翼翼,养成了凡事为别人着想的习惯。

八岁的年纪,这要搁在现代还是个被父母百般宠爱的小学生。

而她却要为家中生计自卖己身,还是在有爷奶和伯父的情况下。

呵!多讽刺!

脸埋在陶碗中吃得正欢的向桃儿抬头,蹙起两条小眉毛,“不卖二姐,不卖,大姐别死。”

“嗯,不卖,不死。”向枣儿轻声安慰。

向梨儿估计对范芦花要卖她的事还心有余悸。

“大姐有赚钱的法子,梨儿别担心。”

“真的?”向梨儿顿时双眼一亮。

向枣儿点了点头,凑近她耳边低语了几句,而后两姐妹相视而笑。

吃了一脸米油的小桃儿不明所以,咧着小嘴跟着笑就对了。

早食毕,赵三顺带着几人将土炕和土灶补好后嘱咐了几句便离开了。

向枣儿领着梨儿和桃儿来河边洗刷陶甑和陶罐。

每天喝粟米粥,没有蔬菜,她实在有点受不了。

便想用大豆发豆芽吃,豆芽营养丰富,不仅含有粗蛋白和氨基酸,也含有钙、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老少皆宜。

炝炒豆芽,酸辣豆芽,醋溜豆芽......

向枣儿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卖豆芽,便是她想到的赚钱法。

在大黎朝人们是不吃发芽大豆的,那豆芽这类的蔬菜应该没人卖,哪怕卖不出去留着自己吃也行。

于是在之前房主留下的破烂中翻翻找找,寻了个破陶甑,一个底部有洞的大陶罐,发豆芽用正正好。

向梨儿:“大姐,刷好了。”

“好,走,回家教你们发豆芽。”

向枣儿一手提甑一手提罐朝家去。

向桃儿在前面小跑着欢呼道:“欧......发芽喽。”

向枣儿和向梨儿跟在后面闷笑出声。

第一步,把洗好的石子放在底部的破洞处,留有缝隙,水从缝隙流出,不会把大豆沤坏。

第二步,将泡的圆滚滚的大豆均匀的铺在底部,根据陶罐的高度,她铺了大概四五厘米厚。

第三步,大豆上面盖上厚厚一层洗好的麦秸秆压实,浇透水就完成了。

“大姐,大豆发芽真能吃吗?娘说过粮食发芽就不能吃了,有毒。”向梨儿充满怀疑。

“大豆发芽更好吃,到时候你尝尝就知道了。”向枣儿回。

“哦。”向梨儿还是将信将疑。

将装好大豆的甑和罐分别放进正屋中的两个破木桶中,盖上木板,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枣儿在家吗?”

有人来了。


只得问身旁高壮的大胡子,“大叔,你们在看什么呢?”

大胡子低头,正巧看见她努力踮起脚朝前看,笑答:“县衙刚贴的告示,差役说下月初一县衙要卖一批东西,具体卖啥没说,到时候去东市看看就知道。”

“哦,原来是县衙要卖东西,那贵不贵?”向枣儿又问。

“不贵,和平日价钱一样,如果有残破或者需要修缮的,那几乎就是白送。”大胡子回。

向枣儿还是第一次听说县衙也会卖东西,怪有趣的。

如果下月初一没事,到时候可以带着小丫头们来看看。

瞧完热闹,继续沿着主街向南。

路过饼店又买了三张猪肉饼,这才去城门外坐牛车回家。

未时左右回到了家。

院门敞着,在院中玩耍的桃儿、狗蛋和小宝看见了她。

三小只欢呼着跑出来迎接。

桃儿眼尖,第一时间发现了草笼中的小鸭子,惊喜喊道:“哇,小鸭子。”

狗蛋:“哇,小鸡仔。”

沈小宝:“哇,小鸭子。”

听到动静,向梨儿拿着烧火棍从灶屋走出来,看见她大包小包,惊讶道:“大姐,你回来了,我正准备熬粟米粥。”

“梨儿,这是肉饼,你拿去灶屋一会儿吃。”向枣儿将包着肉饼的油纸包递给她,继续说道:“粟米粥不用熬了,我买了些羊奶,一会煮了配着肉饼吃。”

“啊,买肉饼,又买了羊奶。”向梨儿接过,心疼道:“这得花多少钱?”

向枣儿早猜到她会有这种反应,小姑娘现在管着家里的银钱,每次花钱都是精打细算。

“吃的好才能养好身体,这点子钱不能省。”

“嗯,知道了。”

向梨儿自是明白这个道理,但她还是心疼钱。

桃儿、狗蛋和小宝围着鸡鸭笼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梨儿,这是剩下的钱,你收着。”向枣儿将钱袋子递给她。

向梨儿掂了掂,诧异道:“大姐,这么多!”

正巧向枣儿想验收下这段时间的教学成果,笑问道:“猪皮冻共卖了一百二十五文,小鸭子小鸡仔六文,饴糖五文,猪肉饼九文,菘菜一文,笊篱三文,羊乳两文,芫荽种子一文,你算算还剩多少钱。”

向梨儿越听越心疼,但也没忘拿着烧火棍在地上边写边念叨,“一百二十五减六减五减九......”片刻后回道:“大姐,剩了九十八文。”

“梨儿好厉害。”

新脑子就是好使,这才短短几天,加减法基本没问题了。

向梨儿被夸得不好意思,抬手挠了挠头。

随后,两人一个烧火一个煮羊奶,等羊奶煮开后放了两块饴糖融化。

再炒了一盘醋溜菘菜。

围在鸡鸭笼旁舍不得离开的三小只,终是被羊奶的香甜味吸引过去。

买肉饼的时候,没想到狗蛋和小宝在,向枣儿就只买了三张。

这难不倒向梨儿,她将其中两张对半切开,四小只每人半张饼,剩下一张给了向枣儿。

香甜的羊奶配肉饼,加上酸溜溜的炒菘菜,四人美美吃完了午食。

下午没事,向枣儿砍了几根手腕粗的树枝建鸡鸭窝。

叮叮咣咣半天,用削平整的木棍围成一圈,留个人能进出的小门,又在最里面用几根粗树枝搭了个小小草棚,这窝搭的委实凑合。

将十二只毛茸茸放进去,它们扑腾着小翅膀叽叽叽嘎嘎嘎叫个不停,看来还是挺喜欢的。

......

立夏之后,阳光越发炽热,万物进入生长旺季。

猪皮冻的生意稳步发展,从五十块增至八十块。

向枣儿终于想起田里种的大豆。


隔壁沈家。

“阿爹,你闻,好香啊。”沈小宝闻着不知打哪传来的香味道。

“嗯,小宝,好好吃饭,一会吃到凉气会肚子疼。”沈槐催促。

这香味确实很馋人,似是有荤油的味道。

刘阿奶节俭应该舍不得,那就是隔壁的小娘子了,手艺竟这般好。

想起今日在山中遇到她们姐妹,摔倒了也不忘自己的口粮,不由唇角勾起。

沈槐以打猎为生,往常打到野鸡野兔,会留下一只给小宝解馋。

野味的肉质比较紧实,再加上他手艺一言难尽,小宝咬不动,只能喝些汤。

实际上父子俩吃饭都是凑凑活活的。

香味一阵阵传来,闻着也不像是炖肉,怎得就这般香呢,让人忍不住口舌生涎。

沈小宝吸着鼻子左嗅嗅,右闻闻,发现越闻越饿,垮下小肩膀,叹了口气,继续啃手里的窝头。

沈槐哭笑不得。

“小宝,我明日要进山,你去刘太奶家住几天,等我回来去接你。”

“哦,知道了。”沈小宝有气无力地回答。

“这次猎物卖了钱,给你买饴糖吃。”沈槐摸摸他的头承诺。

沈小宝这才欢呼一声,暂时忘了他爹做饭有多难吃。

......

转眼几天过去,向枣儿陆续打好了桌椅板凳。

木耳晒好,豆芽也长到两寸多。

向枣儿端着个粗陶碗领着两个小丫头来到刘家。

她故意来的晚些,却还是赶上刘家正吃晚食。

刘家人口比较简单,刘阿奶、刘阿爷、大儿子刘大壮,儿媳妇宋春兰和小孙子狗蛋。

二女儿刘云娘嫁去了十里外的柳树村,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

小儿子刘二壮在县城酒楼帮工,不在家中住。

刘家人见她来了,都停了筷子,请她进屋。

农家晚上一般不舍得点油灯,都是趁着天光吃饭。

向枣儿可不想因为她来了,还要人家点油灯。

忙推辞着将陶碗放在饭桌上,“刘阿奶,刘阿爷,大壮叔,春兰婶,你们别忙了,我来送些吃食,就不进屋了。”

刘阿奶听她说送吃食,忙摆手道:“你拿回去,家里啥情况不知道吗?”

“刘阿奶,我是想让您帮着尝尝味道,不瞒您,明日我想去集上试着卖呢。”

听她这样说,刘阿奶有些意外,“卖吃食吗?”

“嗯,所以请您老给尝尝味儿。”

那还能说什么,尝尝呗。

刘阿奶朝陶碗看了一眼,惊呼出声:“傻孩子,大豆发芽可就不能吃了。”

这不是糟践东西吗,还放了油,那个心疼呦。

“刘阿奶,好香好香,桃儿吃了。”向桃儿奶声奶气说道。

向梨儿也跟着点头,“真的好吃。”

这几天两小只可没少吃。

刘大壮闻到香味,有些蠢蠢欲动,“娘,既然桃儿她们都吃了,肯定能吃的,要不我先来尝尝。”

说完迫不及待夹了几根豆芽放进嘴里嚼。

清脆爽口,清香鲜美。

一口,又一口,就停不下来了。

宋春兰见自家男人吃的香,也夹了几根细细品尝,惊喜道:“爹,娘,桃儿说的没错,脆脆的真好吃。”

两个老人见儿子儿媳都这般说,各自夹了吃,同样双眼发亮。

片刻功夫,半碗豆芽一扫而光。

一桌子人还有些意犹未尽。

“味道真不错,倒是可以去试着卖卖看。”刘阿奶语气肯定。

向枣儿:“我不太清楚咱这里的粮价,卖多少钱好呢?”

刘阿奶看向刘阿爷:“我记得开春时大豆三文一升?”

刘阿爷点头,对向枣儿说:“你算算做这吃食得用多少大豆,只要不赔钱就行。”

向枣儿在心中默默计算,这里的一升差不多是一斤多,一斤大豆能出七斤左右的豆芽。

如果一斤豆芽卖一文钱,那一升大豆至少能卖七文钱。

虽然赚的少,但应该够买点粮食暂时填饱肚子。

“嗯,知道了。”向枣儿点头。

借了杆秤,带着梨儿桃儿告辞回了家。

不多会儿,刘家也吃完了晚食。

刘阿爷坐在门槛上手里搓着草绳,“枣儿丫头倒是个有成算的。”

刘阿奶边铺被褥边说:“带着两个小丫头,没点成算可咋活,明日让春兰去集上买点菜种子,帮着照看下。”

“是得有人看着点。”刘阿爷赞同。

......

清晨,天边现出第一道光亮时,向枣儿将最后一点粟米熬成粥。

取出一些豆芽洗净,分成两份,一份炒,一份凉拌。

留出早上要吃的,其余的盛在碗中放进篮子里再盖上麻布。

篮子和麻布自然也是和刘家借的,连凉拌用的酱汁和醋也是。

向枣儿心里发酸,不,是特别酸。

早食过后,一切准备就绪。

向枣儿一手提一个木桶,梨儿提着篮子,小桃儿乐颠颠地跟着两个姐姐出发了。

刚出院门,就见宋春兰等在路口。

看见她们出来,宋春兰笑道:“我去集上买些菜种子,和你们一道走,来我帮你拎一个木桶,走的快些。”

向枣儿万分感激,她瘦胳膊瘦腿的要一路拎到隔壁村的集市,哪怕只有几里路,中间估摸也要歇上几次才行,免不得要耽误时辰。

有了她的帮忙也能轻省不少。

四人一路说说笑笑来到三树村的集市。

集上有很多摊子已经摆开。

大多是卖麻布、草席、篮子、背筐、笤帚、盖帘等农家常用的物件。

寻了一个卖背筐、篮子的小贩旁边的位置,正好挨着路口。

找到摊位后,宋春兰便说去逛逛,一会儿来寻她们。

向枣儿将豆芽罐从木桶中取出来,把两木桶倒扣,放上案板,捡出豆芽拿刀把根部切掉。

没一会儿,案板上整整齐齐摆满了白白胖胖的豆芽。

试吃的陶碗放在豆芽旁边。

这样看着干干净净,有食欲,有卖相。

两个小丫头第一次来集市,好奇的四处打量。

赶集的人陆续多起来。

有两个挎着篮子的娘子经过她们摊子时,扫了一眼转头便走,边走边嘀咕:“大豆发芽了还拿来卖,不地道。”

向枣儿一听,这样可不行,得想点法子吸引顾客啊。

回想着现代小摊贩都是怎么吆喝的,心一横,脆声喊道:“瞧一瞧,看一看,新鲜的豆芽菜,营养丰富,娘子吃了美颜,老人吃了益寿,小孩吃了长得壮,炒着吃,凉拌着吃都行。”

果然,那两个娘子回头循声瞧来。

周围摊主也没见过这般摆摊的,都好奇的瞧着。

“免费尝哩,清脆可口的豆芽菜,不买也免费尝哩。”向枣儿再接再厉。

旁边卖篮子的小贩,瞧着碗中发芽的大豆,疑惑地问:“小娘子,大豆发芽了真的能吃?”


等下晌时,向枣儿还想去远一点的梨花村碰碰运气,回到家先把猪肉冻做好。

如今她们赚的太少,将将够温饱而已,万一有个什么急事用钱,可真拿不出来。

所以必须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有了向梨儿帮着烧火,向枣儿手脚麻利地把猪皮焯水,切丝,熬煮,最后熬好倒进陶盆里,再把陶盆放在冷水里,这样温度低能尽快凝固。

趁着灶火没熄再把猪油熬出来。

猪肉洗干净后,向枣儿将那二分的瘦肉单独切出来,剩下的肥肉切成块焯水。

焯水是为了去除血水和杂质,这样熬出来的猪油更干净洁白。

釜中加一碗清水和一点盐,等盐融化后,将肥肉倒进去大火熬煮。

待釜内传来噼噼啪啪的声响,便嘱咐向梨儿离远一些,免得被溅出的水油烫到。

水分蒸发完,猪肉开始显出透明色,此时便要改成小火熬制。

约莫一刻钟后,浓郁的肉香味飘荡在灶屋里,久不沾油水的两人不自觉吞咽口水。

这味儿实在是太霸道,太馋人了。

待猪油渣渐渐变成金黄就可以捞出趁热撒些盐拌匀。

而猪油便可装油罐了。

也可以边熬边将猪油舀出来,这样的话,猪油凝固后会雪白雪白的。

向枣儿转身拿油罐时,余光瞟见个小萝卜头正扒着灶屋的门往里瞧,不知已瞧了多久。

“小宝,你怎么在这?”向枣儿惊讶问。

小萝卜头被发现也不怕生,咧着小嘴笑,“枣儿姑姑,你家好香啊。”

姑姑?

向枣儿后知后觉。

论辈分,小萝卜头确实应该喊她姑姑。

沈小宝用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她,还不时吸吸小鼻子。

这是闻着香味来的?

“快进来,小宝想吃猪油渣吗?”

沈小宝守在灶屋门口吸溜半天哈喇子,哪里能不想,立刻如小鸡啄米般猛点头。

“大姐,现在就可以吃吗?”向梨儿也有些迫不及待。

两小只吸着空气里浓郁的肉香味,盯着陶碗中的猪油渣挪不开眼。

向枣儿心想:看给孩子馋的,她哪忍心说不行。

随即用箸子给两人各夹了一块。

“大姐,你先吃。”向梨儿虽然馋得要命,却没将猪油渣放进嘴里,而是递给了她。

向枣儿心中熨帖,忙让她自己吃,又嘱咐小心别烫到嘴。

两小只不再顾忌,随便吹了两下便放进嘴里嚼得咔滋咔滋响,美得很。

看他们吃的香,向枣儿也夹了一块放进嘴里,一口咬下去,又香又酥。

果然猪油渣的魅力没人能逃得过。

吃完一块猪油渣,两小只还意犹未尽,眼巴巴瞅着向枣儿。

向枣儿无奈又给他们每人夹了一块。

在得到“太烫吃会上火,一会凉些再吃”后,两人蹦蹦跳跳着去了刘家接桃儿。

她们从三树村回来时正巧遇到刘阿奶和刘阿爷带着狗蛋从县城回来,桃儿想和狗蛋玩,便跟着去了刘家。

趁着空档,向枣儿从篮子里拿出一根早上换来的萝白,洗干净切成滚刀块,放进昨日剩的猪骨汤中小火慢炖。

不多会,向梨儿领着桃儿回来,后面还跟了两个小尾巴。

刘家知道她们要吃午饭,先是一阵惊讶,而后想想三姐妹的瘦弱样就理解了。

看桃儿要走,狗蛋哭闹要跟去,刘家人自是不许。

其实,向枣儿早就嘱咐了梨儿,让她带着狗蛋来,顺便借两个陶碗。

狗蛋哭闹的厉害,再加上向枣儿早就知会了,刘阿奶只能无奈答应。

于是狗蛋跟着梨儿桃儿回了家,沈小宝也就顺其自然跟着来了。

两个小萝卜头的加入,使得午食格外热闹。

第一次和小伙伴一起吃饭,梨儿和桃儿也稀罕的紧。

向梨儿帮他们每人盛了半碗的猪骨萝白汤,外加半个馒头。

待向枣儿将小半碗的猪油渣放上桌后,四小只霎时双眼放光,欢呼出声。

随后她补充:每人只能吃几块,一下子吃太多容易闹肚子,猪油渣会给他们留着慢慢吃。

四小只又是一阵欢呼。

饭桌上还不停传来狗蛋和沈小宝的碎碎念。

“枣儿姐姐,猪油渣真好吃,好香。”

狗蛋嗷呜咬了一口馒头,再塞进一块猪油渣,嚼得吧唧吧唧作响。

“嗯嗯,好吃,比阿爹做的好吃。”沈小宝也吃了一块猪油渣。

向梨儿忙劝他们吃慢点,别噎着了。

小脸扎在碗里吃得香喷喷的桃儿才不理会他们。

向枣儿表示理解,猪油渣配热馒头,别提多香了。

热热闹闹吃完了午食。

这次特意用凉水泡着,申时左右猪皮冻已经凝固好。

二斤猪皮做了十八块猪皮冻。

让狗蛋和沈小宝各自带了一块回家,剩下十六块。

留向梨儿在家里照看小妹。

向枣儿独自带着猪皮冻出发。

先到三树村将方婶定的四块猪皮冻送去。

接着便去了梨花村,梨花村的规模稍微比三树村小一些,因盛产雪梨而得名。

猪皮冻虽是稀罕吃食,三文钱的价格也让很多人摇头离开。

直至酉时还剩下三块。

眼瞅着时辰不早,不放心家中两个小的,向枣儿便打道回府。

戌时到家,天色已暗。

向梨儿带着桃儿站在家门口四下张望,看见大姐回来立马迎了上来,帮着她拿东西。

“大姐,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天都黑了。”

“多转了一会,不知不觉就晚了。”

向枣儿将赚的三十九文钱交给她。

“大姐,你每日都要去卖猪皮冻吗?”向梨儿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

虽然猪皮冻确实赚钱,但是天天去太累了,大姐也不让她跟着。

向枣儿:“明日不去了。”

她倒是想天天卖,可农户家哪有人会舍得天天花三文钱买吃食。

下晌在梨花村只卖了九块,要不是芝兰婶先预定了四块,怕是都得带回来自产自销。

农户的收入毕竟有限,看来她的眼光得放长远些,是不是可以去县城试试。

只是现在她的本钱不多,去县城来回得两个多时辰,还要掏进城费。

这样算下来,一趟也不比在村里挣得多。

晚食吃的馒头配猪皮冻,外加用特意留的瘦肉和白米熬的瘦肉粥。

晚上三姐妹躺在炕上闲聊,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半夜下起了雨,向枣儿被滴滴答答的雨声吵醒,翻个身又睡过去。

早上的温度有些低,桃儿晚上睡觉不老实,受了凉,人也蔫蔫的。

向枣儿给她试了试额头温度,没发热,只是温补身体的汤药喝不下,便暂时停了。

谁知这雨一下起来便接连数日未停。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