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郭小米徐静安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全文》,由网络作家“月藏云那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月藏云那里”,主要人物有郭小米徐静安,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她就要反对;儿媳妇反对的,她就要赞成”这一原则,马上怼了过去。许多多不乐意的低头,撇了撇嘴。“我是打算住校,我班主任说学校免我的食宿费。”只有说不掏钱,才能让徐母点头同意。这时在徐母的心里,肯定是觉得徐静安再不得她的心,也还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着,也比儿媳妇亲近不是?趁着现在,徐母正跟许多多较劲儿,......
《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全文》精彩片段
“妈,现在高三学习紧张,老师说要开始上晚自习了。这样晚上回来就太晚了,而且每天来回不安全。”
“你是想住校?”大嫂许多多马上反问。
“住校怎么了?”本想反对的徐母立马和许多多唱反调。
这就是婆媳不和的好处。徐母也不愿意让徐静安住校,毕竟要花钱。
可谁让许多多嘴快呢?
徐母秉着“只要儿媳妇赞成的,她就要反对;儿媳妇反对的,她就要赞成”这一原则,马上怼了过去。
许多多不乐意的低头,撇了撇嘴。
“我是打算住校,我班主任说学校免我的食宿费。”
只有说不掏钱,才能让徐母点头同意。
这时在徐母的心里,肯定是觉得徐静安再不得她的心,也还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
怎么着,也比儿媳妇亲近不是?
趁着现在,徐母正跟许多多较劲儿,想给儿媳妇上规矩,压服住她。徐静安才能甩开那些家务活儿!
徐母也必然会同意,然后顺势推给儿媳妇,才好趁机磨一磨她的性子。
不然,徐静安就是说出朵花儿来,也没用!弄不好,徐母就是同意她住校,也会让她每天回来做家务。
徐母松了口气,不用掏钱就好。刚才跟儿媳妇互怼成了习惯,随口接的的话一说完,她就后悔了。
“那行,你去吧。把东西带上,缺了什么就再回来。”
徐静安乖巧的点了点头:“那我明天就住校,放假了我就回来。”
家里不富裕,能省一个人的口粮比什么都强!
晚上临睡前,把东西收拾好。其实也没什么,就几件旧衣服和现在用的被褥。其它东西早就放到空间里了。
至于徐母会不会去学校问老师这个问题,你见过哪个得了好处还到处嚷嚷的?
凡是吵得响,蹦得欢的,都是没占到便宜的。这世上谁不是闷头吃肉啊?
第二天一早徐静安就扛着东西飞快地跑了。
不跑不行啊!女主许多多马上就要发现自己怀孕了,到时徐母也不得不忍让。书中说女主怀孕反应大,吃什么吐什么,直到5个月的时候才好些。
这期间有自己在,指望徐母去收拾,照顾不是做白日梦吗?伺候孕妇那不是一般的难,都推给她,她还能活吗?
她现在不是搬家,是逃出生天!
徐静安开始了期待的住校生活。
虽然住在集体宿舍,可最起码她还有张床,也不用被动听隔墙的老大两口子的动静不是?
徐静安每天晚上躺在那里,就觉得无与伦比的尴尬。这事还不能由她一个姑娘张嘴说出来,不然她的名声和脸面就丢尽了!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徐家也因为许多多的身孕,开始了鸡飞狗跳的生活。
许多多仗着肚子抖起来了,徐母也只能偃旗息鼓。但家务,许多多就别想让出来了。
用徐母嘴边的话“不动动怎么能生的顺利?现在别看是干活,我那是为她好!”
“不信的话,老大你出去打听打听。看看,是不是妈忽悠你!”
徐建国知道什么呀?
可如今日子不好过,现在谁家孕妇不是忙里忙外?坐月子的都少!
他从小也见过徐母和周围邻居家里怀孕后的情况。她们还真是挺着肚子忙到生,一刻都没闲过!
最后,许多多做家务这事算是定了下来。
“三姐,我真羡慕你,我也想住在学校。”上高一的老四徐建设找徐静安唠叨。
“哦,大嫂要生孩子了,你出来住,是准备把房子留给大哥他们?”徐静安反问道。
“怎么可能!”他是想着等大嫂生了之后再回去。主要是这段时间家里实在太乱了,徐建设心烦的不行。
“那就行,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段时间你正好多补补。”徐静安安慰着老四。
徐建设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嘴馋得不得了,感觉吃多少都不够,转眼就饿!
老四想着:这段时间因为大嫂怀孕,家里确实买了不少好东西。他要是走了,不都留给老大他们?不行,这事不能这么干!他必须多吃点,好好看着。
看到老四徐建设,打消住校这个念头,徐静安才悄悄地松了口气。
老四要是住校就相当于多了一双眼睛,她做事就不方便了。
晚上自习课后,还有很多学生在教室里苦读。徐静安收拾好东西,回到宿舍。她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开始休息。
谁知半夜,徐静安又看到了一本关于自己的书。这回书中的主人公倒不是徐家人,但提到了男主有个单位同事,叫徐建设。
讲的是68年徐建设刚好高中毕业。当时没有工作的年轻人都要下乡。那会儿想找个工作真是难上加难,都争得头破血流。
徐家没门路,徐母又心疼儿子,于是就退下来把自己的工作让给儿子。
强制下乡的时候,让闲在家2年的老三徐静安去了,之后在文中只提了2次。
一次是听说老三在乡下结婚,徐母两手空空的杀到乡下去要彩礼钱。徐母的原话“我拼命生了她一回,吃我的奶养了她一场,我这罪是白受了?”最后拿着100块钱,一块新手表,10尺布票和10米的土布,给小儿子结婚用了。
最后一次是78年徐静安死的时候。当徐母一家赶到的时候,村里人正是准备抬棺材上山埋呢。
徐母拦着棺材哭的撕心裂肺,扬言自己姑娘死太突然了,要开馆见最后一面。不让就说要报公安。男方家吓得要死,把家里老太太的棺材本都拿出来,最后把村子里借个遍给了徐家1000块钱。
徐家拿钱回去就又买了两套房,给俩儿子分了家。日子过得那叫顺遂!
徐静安气的心肝脾肺肾都疼了。她看出来了,徐家人过得好那是踩着原主的尸骨,吃着原主的人血馒头。
现在换成她,那徐家人就滚蛋去吧!
原来她打算偷偷找到工作,拿到户口就行。现在看来还要离他们特别远才行。
徐建国在房间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徐父徐母隐约传过来的话,放心的睡过去。
徐建设在夜色的掩盖下瞪了老大一眼。心里打定主意:老大结婚有什么,他也不能少。
可徐静萍听着徐父徐母断断续续传来的话语,本就气不顺,现在只觉得胸口疼了起来。
她急需身边发生一件事,一件能改变她现状,能让她在娘家和婆家抬着头、挺起胸、大声说话的事!
徐建国现在没别的想法,她只想骂街。
随着今晚徐静萍定下婚期,她脑海里发出了“叮”的一声。
当时吓了一跳,后来意识到可能自己穿越的金手指终于来了。
虽晚了一年,但她不嫌弃,有总比没有强!
谁知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一立方米的空间,里面装了一本书。书名叫《我的绿茶小娇妻》。
好家伙!女主不是别人,正是原主的姐姐——老二徐静萍。
讲的是女主是怎么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成长的,怎么假装偶遇男主,怎么通过写信撩男主,怎么利用别的手段把长的一般,家庭条件好的男主抓到手里。
然后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在婚前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了婆家人和周围同事以及领导的认可与赞扬。
期间在工作和家庭中发生的种种矛盾,遇到的各种困难,女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一化解,最后幸福生活的故事。
而她徐建国就是那个给女主提供好工作的人。
之后的剧情再也没提起她,只在女主老年回忆里出现过。说是生病来不及治,不到三十就死在乡下了。
“我 ——” “哔——哔——哔——”
徐建国一肚子话不知道该说什么(ー_ー)!!
把呼吸渐渐放缓,然后努力思考这事该怎么办?
说实话,看了刚才关于老二徐静萍的书,她很庆幸。
庆幸徐静萍的手段没在家使,确切的说是没朝自己使。
原因应该是:徐家其他两个是男孩,使手段白费。而自己在老徐家本就处于最底层:穿最破的衣服,吃最差的饭菜,干最多的活。
徐静萍这个人不难看看出,自尊心极强,做事很有目的性,直白点说就是利益。
她看中利益,也很有野心,当她认为有把握出手的时候,就会干脆利索,一击即中。
原主就被一击即中了。
这回也是原主恰巧知道有招工考试的消息,自己姐姐什么样的心气儿,还能不知道?特意回来告诉了自己二姐。
徐静萍了解自己,虽说招的是子弟,但竞争肯定很激烈。她估计考不上,但是机会实在难得。
从她毕业到现在就没听说哪儿招工。要不是今天老三跟她说,她自己压根就不知道这回事。
实在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于是想出了一个“李代桃僵”的主意。
让原主替考,最后她上班!
看!这脑子,不服不行啊!在姐姐哀求的话语和伤心眼泪的攻势下,原主没有抵挡住,答应了下来。
原主最后考上了,可除了私下得到老二地一句“谢谢你,静安。你可真好!”以外,什么都没有。
这一张好人卡就用到原主升天了。忒贵!
算了算时间还有1个月,一切都来得及!
现在最值得高兴的事是她终于也有空间了。书看完就消失了,但空间还在。
当务之急是把套在身上装钱的内裤给脱下来,放到空间。
这一年一直穿着双层内裤,每次换完里面的,再把它套上。
家里人多,地方小,和老二共住的房间里只有三样家具:一张宽1米5的床,一张长1米的快散架的书桌,以及一个长1米、宽半米、高半米的箱子。
所有的东西都是共用的,房间根本就没法藏东西。再说了,这钱是命啊,不把它攥紧放在眼跟前,每天摸一遍,不放心。
小说《重生六零: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装进带来的包里,正准备走时,就听喊售货员喊:“今到瑕疵布,每人三尺——”
“我要——我要——”刚才还零零散散的几个人,现在不知道从哪儿冲出来那么多人一窝蜂的冲了过去。把徐静安夹着就往里走。“我不要我不要”徐静安吓得高喊,挥舞着胳膊想从人群中冲出来,但根本不管用。
市公安局离百货商店不远,昨天沈母让沈和帮忙捎回来一斤红糖。谁知今天一进局里就开会。
会一开完制服没穿他就出来了,走到柜台前,正好看到徐静安买红糖。轮到他的时候售货员告诉他最后的两斤卖完了。
红糖难弄,沈母又急着用。沈和就想着问问刚才的姑娘,看能不能让出一斤来。人群冲过来的时候,他下意识闪到一边,没被波及。
等他抬头想找那姑娘时,就见那姑娘被人群夹带着就冲走了。听着她恐慌的喊叫声,脑子一热就冲了过去把那姑娘给拉了出来。
徐静安看着蜂蛹的人群,还有不断往里拼命挤的,吓得手都抖了。拉着对方胳膊不断的说“谢谢你,谢谢你同志。”
沈和看着面前的姑娘,挤的乱糟糟的头发,苍白的脸色,红红的眼眶,清澈的眼里还有没流出来的泪水湿润润的,他突然感觉自己的心跳加快,脸腾的一下红了。
走出商场,两人都松了口气。
“太感谢你了同志”徐静安满心感激的道谢,“要不我请你吃顿饭吧?”
沈和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也要上班。”
“那,”徐静安赶忙把今天买的2斤红糖和1斤大白兔递了过去“没别的,别嫌弃。”
沈和说什么也不要,徐静安没办法最后只能换给了对方1斤红糖。
沈和在徐静安的注视下一路顺拐走回去的。等走出好好长一段路,沈和才反应过来。
晚上睡梦里出现了一位姑娘。他看不清样子,只看到茉莉花丛中的女孩,有一双笑起来弯弯的眼睛。
沈和早上醒来,不得不把内裤和床单洗了。
徐静安看沈和走后,没有停留直接回到家,一通收拾后,把自己又变回万千普通工人中的一员。
27号一回到单位,就把买给吴素芬的结婚礼物——红纱巾,送给了她。吴素芬收到后特别高兴。
中午吃饭的时候,赵大姐悄悄过来:“小徐,星期六29号早上10点朝阳公园见面。还有一张电影票,到时候别忘了!”
“忘不了,赵大姐”徐静安回道。
第三步:利用环境因素
心理学上有三个与爱情有关的名词,它告诉我们,在这三种环境下,追求爱情更容易获得爱情的青睐。
“吊桥效应”告诉我们,在令人心跳的环境下,更容易追求到爱情;“滑雪场魔力效应”告诉我们,在滑雪场更容易产生一见钟情的情愫;“黑暗效应”告诉我们,在幽暗的环境下更容易使得情侣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
29号当天,妆容不变,但发型变成两根麻花辫,额头前面依然放下胎毛。里面穿上黑毛衣,外面套上一身仿的绿军装,解放鞋。
这回抹上香约“豆蔻年华”系列的香膏,有点甜又有点像舒肤佳红石榴香皂的味道!甜甜的有皂味和茶叶味,特别清新。
跨上书包,往朝阳公园走去。等了一个小时不见人影,徐静安转身出了公园,边吃着橘子味的硬糖边往后面的电影院走去。
等徐静安到了街道办的时候,办公室的桌面上放着半个杂面馒头、打开的饭盒,抽屉半开着。
隔壁传来主任说话的声音。说几句,停一会,应该是在接电话。而且可以看出来,这通电话来的很突然。
徐静安往四周看了圈,这会儿没人。她闪身进去,拉开抽屉,把开介绍信用的专用纸撕下几张,拿章一一盖好,放进空间。
再手脚利索的把东西放回原位,退了出去。
在外面等了5分钟,主任才出来。看到徐静安,“这是有什么事吗?”
“主任,我叫徐静安。在二中读高二,明天老师带我们去省城参加数学竞赛,后天回来。这不就来麻烦您开封介绍信。”
“好事啊,”主任笑呵呵。
2分钟后接过信,徐静安谢过主任赶紧离开了。再不走饭就凉透了。
一夜过去……
早晨吃完饭,把东西收拾好,又检查了一遍昨晚徐母给的钱票,都在。
“妈,今天上午上完课,到时候我就直接从学校出发,后天就回来了。”
“到外面别乱跑,看好东西!妈,我知道了。”等徐静安收拾好,家里人都走了。
拿出介绍信,再从空间拿出一张昨天提前盖好公章的空白纸,比照着重新写了一封报名参加招工考试的介绍信。
背上书包,其他的都放到空间,把门锁好。
这时路上的行人很少,往学校的方向走了一段后,坐上了去往钢厂的公交车。
过了一年,她又存下了3分钱的私房钱。嗯,比以前有进步!
到了钢厂往里走,发现有一堆人在那儿排队。赶快跑到那儿排队,拿户口本和招工用的介绍信给工作人员看后,得到了一张报名表。
填完表跟着人群来到一栋楼前,这里贴着告示。徐静安挤到前面才知道,报考的工位不同,考试地点也不同。她想报考的会计在西楼3层。
500多人也乌泱泱的往不同的方向分流。
等徐静安到了3楼,说了自己要考的工位,拿到条子,考完试才松了口气。
说是3天之后等通知,到时候会把录取名单贴在宣传栏里。
徐静安没有停留转身回了学校,学校教学楼后面有片小树林。她一进去就径直往里走,自己要找的人果然在那儿。梳着两个麻花辫,红上衣,黑裤子,坐在地上,背靠大树。
现在正是上课时间,师生们都在忙,外面没有什么闲人除了自己和对面的姑娘。
赵晓芳现在心里十分烦闷,她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打破现在的僵局。她成绩一般,毕业找工作的事近在眼前。
赵晓芳的妈妈就生了她一个,前年生病去世了。她爸爸在别人的介绍下娶了同一工作单位的临时工工人邓桃花。后妈来时带来了一儿一女都比她大。
赵晓芳的亲妈冯春草,曾经在地主家做过丫鬟。少爷、小姐、老太太、太太外加姨太太们,从吃穿到家产,主子们的明争暗斗她也是见过的。
一开始身体不舒服时冯春草没当回事,觉得抗几天就能过去。等冯春草感觉到身体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晚了。
这时候,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女儿赵晓芳。
徐静安回到单位继续上班后,来来回回的职工看到她后谁也没多嘴问她如何。现在家家户户都难,妇女们的脸色都差不多。
好多对她当初怀孕时露出的嫉妒目光,现在都消失了。大多数心里都平衡了,婆家对儿媳妇好,那是看中儿媳妇肚子里的孩子,你看这生完不都一样吗?
徐静安抽空把奶挤出来,晚上下班拿回去,让沈母趁她不在家的时候热热给孩子喝。
从徐静安生了孩子后,沈母就办了退休。当时沈母一提起这事,单位领导爽快的就答应了。没过几天这事就办好了。能空出来一个岗位,领导能不乐意吗?
有沈母在,徐静安也就能安心上班了。
“破除旧风俗,春节不放假”
“高举伟大旗帜奋勇前进”
从家里出来到单位,这一路上的标语到处都是。
现在已经进入到了腊月,可是厂里不放假,探亲假都取消了。
舞狮子,放鞭炮之类别想了,就剩个“贴春联”,上面写着“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之类的战斗口号。
大年初一沈家人天不亮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家人敬祝领袖万寿无疆!
吃完饭期间,还能听到其他人家背语录,唱歌的声音。
徐静安喂过孩子递给沈母,赶快出了家门。等她到了单位的时候,天色还有些阴沉。
车间里灯火辉煌,厂领导下到各个班组,现场督阵。为了拼任务,工人们常常干到半夜,两班倒不停歇。
零点下班,补助2毛,去食堂领一份夜餐;如果干通宵,除了一份夜餐还有一份早餐,则补助3毛。
现在大年初一有两个典型的活动。
第一个就是吃“忆苦思甜饭”。
一上午从厂长到主任,分别给大家做思想教育。中午,全厂员工一起吃“忆苦思甜饭”。
什么是“忆苦思甜饭”呢?有两种,一种是用烂菜叶、野菜、米糠、地瓜干(烂地瓜)煮成的粥,一种是用野菜、麸子、树叶子(冬天没有树叶,用树皮代替)等蒸成的窝窝头。两种食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很难下咽。
徐静安抬头偷偷环视四周,只见个个低着头,默默不语。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吃,龇牙裂嘴的,眉宇紧皱的,还有时不时捶着胸口喝两口水。
徐静安也没难为自己,她含在嘴里,然后偷偷放入空间。
还有思想积极踊跃,又去要第二份的人。徐静安不得不佩服这些狠人!
第二个就是跳舞
右手高捧红绸巾,左臂曲于胸前,双脚立正;或左腿半蹲,抬头仰望右手高举的红绸巾;等音乐序曲一结束,即口唱歌曲,开始起舞。
舞蹈动作简单易学、激昂亢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伐都表达狂热崇拜之情。
从食堂的员工到厂里的领导,全厂分车间,部门小组都得参加才行。
看着周围人的狂热,徐静安一秒都不敢耽搁,毫不犹豫的跟着喊:“毛主席万岁——” “万寿无疆——”
现在所有与众不同的事物和人都是要斗争的对象。为了思想进步,你不敢肯定晚上同睡一张床的爱人,明天是不是就要揭发你;
平时在家里随口嘟囔几句的父母,第二天面临的是“大义灭亲”的儿女,亲自带头检举抄家;
身边多少年相处和善的同事、邻居、朋友、因为以前生活中的矛盾或是嫉妒眼红对方,背后写检举信的比比皆是。
“妹子你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你的好,嫂子都记着呢。回头等你结婚让你大哥背你出去,大嫂给你添嫁妆。”
徐建国也马上说:“我指定不能忘了妹子你的好。你结婚以后婆家但凡对你伸一手指头,大哥绝对把他们牙打掉了。”
这么久以来,徐静安和原主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所谓家人的暖心话。
说的多好听啊!
原主倒是把工作给家里人了,还给了两次,可她得到什么了?
什么婚后给撑腰的话,原主到死都没等到。
你看这个家里不是不能对原主说句好听的话,前提是有利可图!
“回头等生了下这几个皮猴子,我让你侄子们亲自谢谢他姑姑。”许多多好听的话不要钱的往外冒。
没轮到徐静安说一句话,她的东西就已经换了主人。没人问过她一句!
看大家拿起碗筷打算要继续吃饭,徐静安冒出来一句:“我估计够呛能行。”
“老三,你什么意思?做人不能太自私!”徐建国张嘴就扣帽子。
“怎么着翅膀硬了,不想着家里了?白养你这么大!”徐父生气的把碗“咚”的一声放在饭桌上。
“老三,看把你爸气的,你怎么不懂事?”徐母接着质问。
“老三,你也可怜可怜嫂子和肚子里的孩子……”
“好了”,徐静安赶忙打断,不然这一句接一句的,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开口都不知道。
“大家的意思我知道。”徐静安看了身边一圈这些所谓的亲人“可这工作不在咱们这里。”
“那在哪儿?”异口同声的问,许多多也收起了眼里的两泡泪。徐母看了翻着白眼,撇了撇嘴。
“在H市,坐火车还要3天呢!”
“怎么这么远?”徐母皱着眉问。
“没办法,现在工作这么难找。有就不错了,那还敢挑啊!”徐静安低垂着头小声说。
“这工作你怎么得的?”许多多不死心地问。
“这个月咱家就我一个人排队买东西。街上碰到个老太太抱着个包袱迷路了。问叫什么,住哪儿的,都不记得了。”徐静安说着早就准备好的腹稿。
“没办法我把她送到派出所,谁知道正好碰到那老太太的儿子来找她。那老太太5个儿子牺牲了4个,受刺激就不记事了。”
“他儿子问我现在干什么,我说我读高三。他说给我介绍个工作,我没当真,结果竟然是真的。”
“不能在咱们这里安排吗?你看有什么事离娘家太远,帮你都伸不上手。”徐建国继续打着感情牌。
“人家是H市的,来咱这儿是来看病的,没办法。”徐静安回到。
这下,所有人不得不先按下现在的心思。
“那你每月往家寄回来15块钱”,徐母马上开始盘算着徐静安的工资。
“姑娘在外不要总是大手大脚花钱,容易让人算计你。钱拿回来,妈给你存起来当嫁妆。”
从徐静安进门到现在,大饼画的一个接一个。徐静安低着头、红着脸羞涩的说:“都听妈的。”
“什么时候走?”
“明天上午的车。”
“那你去老四那屋凑活一晚上吧!”
第二天徐静安走的时候,不出所料徐母放户口本的箱子已经锁起来了。给徐母留了纸条,告诉她把户口迁走了。
至于徐家人知道后什么想法,她就不考虑了。昨天的那一堆废话说的她脑子疼。
徐静安一路又晃晃荡荡的回到了H市,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家。落户之后,拿着自己一个人的户口本,才放下心来。
徐静安要了200斤白菜,100斤萝卜,20斤葱。其它人几乎都要买上几百斤大白菜和几十斤大葱。
沈和接到消息骑着自行车过来,将菜搬运到家。
徐静安这会儿也闲不下来:挑出不太好的白菜做成满满一缸酸菜;把萝卜洗干净控水做咸菜(酱萝卜干,八宝酱菜,五香萝卜条);腌上咸鸡蛋;泡上糖蒜、腊八蒜。
沈和怕水凉,包揽了洗菜,切菜。徐静安马上心疼得不得了,但还是用温柔的话语,鼓励对方持续下去。
又让沈和到城外去挖了三麻袋黄土,倒在几个从废品站找回来的破木箱里。
栽上蒜瓣,种上青菜和韭菜放在屋里的火炉旁,再拿草垫子盖上。火炉台旁边生上黄豆芽和绿豆芽。
沈和看着和自己一起忙忙碌碌的徐静安,感觉自己的心里特别踏实。
“安安,”沈和看着徐静安,“我们结婚吧。”
徐静安扭头就看到他的眼睛,那里只有自己,很亮充满着热情、和坚定。
“好,”徐静安笑着答应了。她的眼睛里也装满了沈和,专注的看着他。
答应结婚后,沈和就催她跟沈家人见面。徐静安拎着前一天从副食店抢到的2斤苹果上了门。
“伯父伯母好,”徐静安乖巧的问好,把苹果递了过去“给您带了点苹果,别嫌弃。”
“现在苹果可不容易碰到,”沈母高兴的接过去,拉着徐静安的手来到桌旁,“快坐下,冬天这么冷,喝点水暖暖身体。”转身就给徐静安倒了一碗红糖水。
沈和帮忙,把已经做好的饭菜端出来。吃饭的时候,沈母也不停的拿公筷给她挟菜。
沈父说话也很和气:“父母家人身体还好吗?”
徐静安回话:“都好,他们身体都不错。我们每月都通信,就是离得远不方便见面。坐火车来回路上就得五、六天。”
沈母跟着感叹:“诶呦,那可是不近。”
徐静安笑了笑:“我爸妈和大哥他们都是工人要上班。我大嫂去年生了三胞胎,现在一周岁多刚会走。一下子添了三个孩子,全家人都快忙疯了。”
沈父沈母一听也乐的不行:“可不是嘛!这一有孩子,那是家里有几个人就得忙几个,谁也闲不了。”
沈和坐在旁边,给徐静安又倒了些热水。徐静安接过来继续说:“还有个弟弟去年上高一,现在学校不是停课了嘛?在家呢!”
“是,现在都这样,等通知吧!”沈父点头。
沈母也接着说:“那你弟也挺听话,他待的住吗?”
徐静安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听话什么呀!去年停课全国大串联,非要出去谁都拦不住。最后回来的时候,是拄着棍子一拐一瘸从北京走回来的。”
听到这里,大家都“哈——哈——”的笑了。
“到家的时候,鞋底都烂了,差两天就过年了。到现在回来也快一年了,谁叫都不出去了。”
沈母哈哈的笑了起来,:“还是孩子,非得吃点苦,才能懂事。”
沈家的情况沈和给徐静安介绍过:沈父在粮站上班,沈母在银行上班。沈和的大哥沈岳,到现在还没成家,还在部队当兵,每年回来的时间有限。
这次见面双方都满意。
今天徐静安过来,沈家父母两人都特意请假在家。从资料上看沈家父母两人都不错,初次接触后发现确实可以。面对她都很热情,能感觉的出来不是装的,应该对她比较满意。
沈家父母也满意徐静安,毕竟一家子工人没有负担,姑娘工作好,长的也不错。更何况这是沈母的亲戚赵大姐亲自说的媒,沈母自己点的头。再说了人不好,能介绍给自家人吗?
最新评论